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 学会活动

首届北京国际花园节闭幕式暨专业论坛【视频回顾】

日期:2021-02-12  来源:中国园林杂志  作者:

  首届北京国际花园节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和延庆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时间为2020428日至1015日,活动主题为“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此次花园节是政府支持、行业主导、企业运营、市民参与的节事品牌活动,融专业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是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传播“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谱写了妫川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花园节期间举办了多项展赛活动,包括大学生花园花境设计竞赛、企业花园花境展赛、市民花园展赛以及新优品种展示等。花园节以全新的视角,吸引社会公众关注园林,赏析园艺,体悟花园,热爱自然。

  20201016日,花园节闭幕仪式暨专业论坛在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顺利举行,共有行业专家学者、获奖代表、媒体代表等300余人于现场参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副理事长强健,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教授,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副主席张启翔教授,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张引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菊花分会会长刘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廉国钊,延庆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叶大华,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武岗等领导、嘉宾亲临闭幕式现场;同时此次会议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共有1万多人次在线收看。


▉点此查看视频原文:《花境与花园》

  以“花境之问:本象安在?”“花园之问:使命何如?”“花境与花园:辩证之问”三问为主题开启报告。在第一问“花境之问:本象”章节中,首先阐述花境的“近”与“远”。花境的“近”体现在近十年来花境在中国的兴起,以及在美化人居环境、丰富园林建设、推动花木产业、开创新型行业等方面对于社会和行业的贡献。花境的“远”则体现在对flower border翻译为“花境”的伟大的中文创造;包含生境、画境、意境等的花境之境;花境源于英国,以及花境的外延不断扩大,不断泛化。其次,将中英两国的花境历史进行比较,英国花境拥有200年历史,而中国花境的历史仅40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但无详细记载;90年代,逐渐应用,出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21世纪初——规模推广,出现在公园、道路绿地之中;21世纪10年代——全面开花,展会推动,各地重现。夏教授认为,花境本象体现在植物是花境之魂、花境植物的多样性、花境配置的自然性,以及花境群落的持续性等方面。强调花境不是花卉的堆积,不可“用力过猛”。最后,夏教授提出了对于“花境”发展的担忧,包括“泛花境”问题、花境的成本与养护问题,以及花境的可持续问题。在第二问“花园之问:使命如何”章节中,对庭院、庭园、花园的概念进行辨析。以花园为重点,首先阐释了花园的概念、溯源,以及花园的“多”,体现在中外花园之多、地产花园之多及专类园之多。植物是花园之魂、植物配置极其丰富,那些历经百年的长期打造,属于世界级的花园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中国的植物,滋润了世界的花园”,花园植物不仅应注重植物本身,还要在配置、推广和造园方面予以推动与发展。在第三问“花境与花园:辩证之问”章节中,认为花园与花境是辩证共融的,花境是花园的重要构成元素,花园是花境的重要表达载体。夏教授以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介绍了西方花园中的工艺美术花园,及其空间艺术特征和种植艺术特征。最后分享了亲身参与的实践案例杭州湾秘密花园的相关规划设计内容。  





▉点此查看视频原文:《花园里的自我疗愈》

报告从“花园对于我们的意义、在花园里自我疗愈、如何疗愈、五感与植物”四个方面展开,分享了一位民间养花达人对于花园的热爱。作为一位全职妈妈,她觉得正是花园拯救了她的生活,让她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依然过得充实饱满,也因此深刻认识到,花园不是财富的炫耀和展示,用心接触花园会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变。花园对于我们的最大意义就是疗愈作用,著名BBC节目主持人Monty Ton就是通过花园生活治愈了自己的抑郁症,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友也通过园艺活动和花园种植来调节自己的心情,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近几年兴起的园艺疗法正在系统而专业地研究花园如何发挥疗愈作用。园艺疗法具备植物要素、活动要素和环境要素,其主要通过人体的“五感”,即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对植物的感知来“抚慰和熨烫”人的心灵。花园生活中的身心体会是一种无价之宝,而花园生活的切实践行需要行业专家和民间百姓一起宣传推广。



▉点此查看视频原文:《身边的“自然”》


  首先提出思考:什么是自然?城市里需不需要自然?人们在城市里需不需要自然?自然可不可以被设计?由此引出报告的三部分内容。 

  第一,1平方米自然的生态功能。通过对西北城市植物群落生境的调研,认为每个1平方米的土地都有其生态价值,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动物的栖息地,因此在校园中开辟实验基地,区分生境条件设置多个一平米样方,让植物群落自生演替,从中探索与发现人工构建植物群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公众对不同的植物群落组构有不同的喜好,因此引出第二部分城市中的植物群落与人的社会偏好与公众认知问题的探讨,并发现标识系统在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突出生境花园公众教育价值的同时,应该提升公众对生态知识的认知水平。 

  第三,设计语言与实践。认为实验研究在设计语言的转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境斑块介入花园的一种生境花园。提出了场地生境营造的设计语言、设计程序等。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白马河公园和新河生态公园项目实践为例,分享了融入其中的人工生境岛、驳岸生境和生态保育区等结合生境条件的设计手法。 

  最后总结回答了开篇提出的问题:城市中需要自然,自然需要被公众认识理解,设计的自然应该是通过生境营造将场地的活力展示出来。




▉点此查看视频原文:《相生的改变》

  报告以《千里江山图》和《桃花源图》开篇,展示了青绿山水之美,也指出中国人的理想人居环境就是与自然共生,依山而建,逐水而居。在设计师的实践中,对于自然植被、土壤、水资源等的扰动和改变不可避免,然而采取环境友好的态度,以最少的扰动,最利于生态的手法,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一个相生的改变,是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设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进心灵体验”,它带来了“国际的展示、自然的感动、生命的绽放、科技的惊喜”。其中的世界园艺轴和世界园艺展示区遵循五大设计路径,分别是“1)尊重场地,遵循原有地貌,留住场地记忆;2)海绵策略,收集雨水形成湿地花园;3)交互体验,将植物生长因素融入园区;4)自然共生,将飞蝶有心花有意的场景融入设计;5)整体统筹,注重公共空间体验性”。而博览会中的场馆设计,如中国馆、妫汭剧场、生活体验馆、中德生态园等更是尊重场地,成为与场地和谐相融的相生的风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始终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方式谋求与自然共生的发展,这也是设计师应一以贯之的原则。





▉点此查看视频原文:《构建绿色生活中的美丽和乡愁——园艺小镇花卉景观综合体实践》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艺小镇的缘起是构建谷家营村的绿色生活,这块3.2公顷的场地作为一块临时展区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困境,但是却展示了迷人的花卉景观。场地建设的初衷是营建田园花海,但最后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花卉综合景观,引领了同类花卉景观营建;也引发了生态、可持续、经济型花卉景观营建的思考: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花海建设,应该如何才能持续发展?如何才能与当地的人文相连接?

  世园会园艺小镇集合了花卉品种、效果展,园艺应用展,文化、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展示了花海景观营建体系和技术;营建了混合花境,以大尺度的花境充分展现花境景观的优势和优点;进行了专业品种展的公众化探索,首次将专业的花卉测试展推向普通游客;尝试了趣味性园艺的设计与表达;展示花园和专类花卉主题园共计19座;设计了方便分散的路网,抗聚集能力强;花海可供游人进入,提供最佳摄影尺度;开放的立体绿雕带给游客友好的体验;设置充足的户外交流空间服务游客;园艺体验、科普导览内容丰富,打造惬意的园艺时光。要建设优质的花卉景观综合体需要有优秀的团队,团队需要具备:EPC模式和专业的项目经理,强大的国际合作背景和能力,强大的研发和生产支持,以及多年的支持与坚守。




  报告认为园博会可归为三大类,即1)世园会、世博园,2)世博会,3)园博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园博会,展园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多重功能。接着以2019世园会黑龙江展园、2017韧性花园·生态修复示范花园(大师园)、昆明世博会改造提升等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园博会展园为例,详细阐述了展园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改善和利用场地条件,以及在展期结束后如何持续发挥景观、文化、经济和生态等功能。如2019世园会黑龙江展园,在资金紧张,时间紧迫的客观条件限制下,提取出“老火车站、中东铁路、林中木屋、粮食大省、五大连池、乌苏里船歌”等黑龙江的当地特色,再与场地附近的中国馆遥相呼应,尽可能使用黑龙江本土的植物资源和传统建筑技艺,创造了一个极具地域代表性的生动的展园,让有形的记忆延续无尽的回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