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 学会活动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 年会 · 长江经济带与风景园林分论坛

日期:2019-11-14  来源:admin  作者: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会于1019-21日在上海举办。来自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等共计 2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共设 6 个分会场和 11 个分论坛,其中分论坛八的议题为“长江经济带与风景园林”,由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牵头、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协助组织。

    分论坛共邀请了 8 位来自长江沿线的风景园林行业专家、学者,围绕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为线索,依托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的多处实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在生态修复和文化重塑、山地城乡园林建设、滨水绿色空间保护规划和景观生态复兴、城乡绿色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共生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贺风春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主题:长三角与江南园林

    首先从国家战略角度,通过解读《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分析“一轴、二翼、三极、多点”的新发展格局中长三角地区的新机遇。看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中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又从历史角度分析“江南”与长三角地区的历史渊源,阐述江南园林发展史和长三角经济增长史的关系。最后从发展的角度,强调激活江南文化基因,发展江南园林,助力长三角经济再腾飞。


▲毛华松  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山地生境制约下的重庆城乡风景实践探索

    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山地城乡空间,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战略差异性地方实践的典型样本区域。而山地特定的水土条件客观上成为影响城乡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基底。报告以小见大,围绕山地水文特征、坡地绿化立地条件两个代表性因子,结合案例实践,简述了山地城乡园林建设亟待关注的地方限定因子。


▲戴菲 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系教授、博导、系主任

    报告主题:“公园城市”视野下的滨水绿色空间保护规划研究——以武汉长江百里江滩为例

    在深入分析国内外优秀滨水空间规划案例基础上,结合“公园城市”理念,探索在“保护生态”和“以人为本”的双重前提下,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技术思路与策略途径。以“江城”武汉为例,结合一江多河和山水融城的天然本底,探索在长江生态大保护下的百里江滩公园规划方法,建立了“织绿廊—补串珠—布绿道—塑景观—注活力”的规划模式,针对百里江滩的宏大规模和复杂现况,提出36段的管控与建设指引,为我国其他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陈小雄  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园林和景观设计院景观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报告主题:生态修复和文化重塑——南京幕燕风貌区规划建设二十年

    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主城北部,拥有约 6 公里长江岸线,自然景观奇特,文化遗存众多,是南京壮阔的大江风貌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的重要展示区。从改革开放着力发展工业,到 21 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进程、再到当下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提出,南京幕燕从青山叠翠、文人争相挥毫到工企进驻、矿宕遍地,又到近年的生态修复、文化景点重塑,文物保护。20 年来,南京园林院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参与了风貌区的规划建设,并在新时代的契机下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以此为例,试探讨生态修复和文化保护相关经验和设计策略。


▲王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共生?共享?共赢: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复兴的范式转变与实证研究

    作为河流与城市密切关联的公共空间,城市滨水景观承担着生态复兴与“人性回归”的双重需求。通过实证研究德国伊萨尔河、埃姆歇河的生态复兴过程演进与经验启示,重点剖析生态-社会价值融合的技术途径与发展图景、发展理念、发展驱动三方面的更新机制,以此为鉴,在肯定上海苏州河过去三十年的治理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苏州河滨水景观演进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瓶颈,并从空间博弈、空间正义、空间价值的角度提出并倡导新时期价值理性引导下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复兴的范式转变。


▲刘谯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景观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

    报告主题:长江沿线文化资源的人文选题与景观设计

    长江文化带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赋予了长江经济带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更促进了文化和人才要素的交互和融合。文化是长江的灵魂,长江文化带建设应当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未来应将积淀深厚的长江文化与现代多元的城市精神相连,以城市文化建设为核心推动长江文化带建设。长江沿线历年来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精彩的人文选题,人文景观设计是城市精神面貌的灵魂,展示城市的文脉。报告结合长江南京段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化景观设计等实践,通过分析文化资源并挖掘未来潜在的人文选题,发掘景观价值,并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助力。


▲张云彬  安徽农业大学城乡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长三角地区乡村休闲度假地的空间布局与乡土景观的保护和营建

    以长三角三省一市行政区范围内的乡村休闲度假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研和综合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的“三横两纵”五条乡村休闲度假带的空间发展结构和乡村休闲度假八大主题分区,并提出长三角乡村休闲度假地的区域协调策略。将具有区域特色的乡土景观保护和营建视为乡村休闲度假地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风貌支撑,分析长三角地区的若干乡土景观保护和营建优秀案例的经验做法,探讨长三角地区乡土景观保护和营建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实现路径创新。


▲卫丽亚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博士、高级工程师

    报告主题:融合共生理念下的绿色空间规划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长期处于严重超载状态,是我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单位国土面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结合长三角区域相关绿色空间规划的实践案例(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江苏昆山重要湖泊水系规划、浙江岱山海上花园城绿化景观规划、安徽合肥“一山两湖”景观系统规划等项目),从绿色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共生发展的战略视角提出从顶层设计到空间引导到设计落地的全产业链实践构想,为长三角区域的生态转型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法。


参会人员认真聆听报告

    通过 8 位报告人的发言和互动讨论,在“长江经济带与风景园林”的主题下,论坛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充分交流了生态保护与修复、文化传承与活化、山地与滨水景观营造、乡土景观营建、绿色空间规划等研究与实践,给与会人员极大的启发,充分展现了风景园林人对推进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热忱与信念。分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分论坛八的专家、学者与主持人合影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以及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个省市,面积超过 200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20%,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 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深刻理解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