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 学会活动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园林艺术论坛暨“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成功举办

日期:2018-05-19  来源:  作者:

2018516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园林博物馆、避暑山庄博物馆联合主办,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园林》杂志社、《风景园林》杂志社协承办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园林艺术论坛暨“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成功举办。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园林艺术论坛暨“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是2018中国“风景园林月”的一项重要活动,活动通过对避暑山庄的造园手法、园林艺术及文化价值的交流和研讨,揭示其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借鉴意义,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贾建中、中国园林博物馆副馆长赖娜娜、黄奕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李金路,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夏成钢工作室主持人夏成钢,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蒋秀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总工程师陈东,避暑山庄博物馆副馆长、文博研究员韩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杨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薛晓飞、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陈进勇,以及来自京津冀三地风景园林和文物两个领域的学者、中国园林博物馆职工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学生和社会公众等15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分论坛和沙龙两个环节,分别由陈进勇和贾建中主持。

论坛环节,陈东总工、夏成钢教授、杨菁副教授和蒋秀丹研究员分别做学术报告。陈东总工以《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为题,对比了康熙与乾隆两个时期避暑山庄的规划特点,归纳出乾隆时期避暑山庄由朴渐奢、由简渐繁、由僵渐活的变化,以及避暑山庄原生态、自然野趣,多个视觉中心,步移景异的园林艺术特点。报告指出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已达到了园林建设的新高度。


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陈进勇主持论坛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总工程师陈东进行学术报告


夏成钢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避暑山庄的园林成就对当今风景园林建设的启示》,报告从大、中、小3个尺度,分析了避暑山庄的规划和造园艺术。报告认为,避暑山庄体现了对山水的深刻认识与尊崇,蕴含了大量教科书般的造园思想和技艺,可为现代风景园林建设广为借鉴和应用。报告分析了避暑山庄和承德城市的关系,指出承德的城市和建设应充分重视避暑山庄的保护,构建山庄和城市融和发展的格局。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夏成钢进行学术报告

 

杨菁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中西交流视野下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研究》,报告以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到避暑山庄靓见乾隆皇帝事件入手,分析了避暑山庄一直以来成为中西方交流研究讨论焦点的历史因由。报告强调了中西方交流中双向视野下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研究意义和历史价值,指出避暑山庄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杨菁副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蒋秀丹研究员以《如何理解避暑山庄文化》为题,剖析了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三者的关系。指出避暑山庄具有自己鲜明的文化和政治特性,这种特性又是通过造园艺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避暑山庄离北京较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解决国家、民族问题,是修建避暑山庄的原因,这是理解避暑山庄重要的文化背景。

 

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蒋秀丹进行学术报告

 

说园沙龙在贾建中秘书长的主持下进行。黄奕工副馆长代表中国园林博物馆致辞。李金路、夏成钢、蒋秀丹、杨菁、薛晓飞几专家围绕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和现代意义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

 蒋秀丹介绍了近年避暑山庄文化研究状况,指出了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和社会发展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可谓“一座避暑山庄,半部清朝史”,应持续开展避暑山庄文化和园林艺术研究,实施避暑山庄遗传保护。夏成钢发言指出,避暑山庄借鉴了江南的造园形式,有“塞上江南”之称不足为奇。同时,其风格也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从呆板到灵动,从简朴到奢华的转变。我们这代人对避暑山庄的保护,也应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出新的贡献。杨菁追忆了避暑山庄写生测绘的经历,以两张珍贵的彩色普佑寺局部照片(现被烧)为例,分析了避暑山庄在建筑的创新。发言同时归纳了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特色和外八庙建筑群营造的民族背景等。李金路在发言中强调要“古为今用,研为今用,继承创新”。承德避暑山庄规划的典型特点在于趋利避害,因山构势,高端低调的园林艺术造诣,恰恰构成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坐标系。他指出,要提供高水平的风景园林产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的风景园林建设与发展。薛晓飞结合自身经历,详谈了避暑山庄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避暑山庄既是皇家园林,又有着许多一般皇家园林不具备的特点;它技法涵盖之多,学科涉及之广,值得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现代学子要了解修建避暑山庄历史缘由,学习其空间布局方法、地形处理手法、小气候营造技法等,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