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 学会活动

第53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世界大会参会报告

日期:2016-07-20  来源:  作者:

 

    2016419日至23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院李金路院长带队的三人代表团,参加了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第53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大会。代表团学习听取大会报告、参与交流活动,并在都灵、佛罗伦萨进行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及古城保护的技术考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到国际风景园林行业的热点议题,促进了我国与国际风景园林界的学术与行业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会议概况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由来自全球73个国家的数万名风景园林师会员组成,第53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大会由意大利风景园林协会(AIAPP)组织,于2016420日至22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本届大会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景园林从业者约2000人参加,收录各地学者论文342篇,邀请12位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做主旨报告。本届会议还新增了中东地区协会。

    大会开幕式于420日上午在都灵Lingotto会议中心举行。意大利风景园林师协会(AIAPP)主席Anna Letizia Monti女士、都灵市长 Piero Fassino先生、本届IFLA主席 Kathryn Moore女士分别致辞。开幕式还颁布了国际风景园林学界最高荣誉杰夫里-杰里科奖( IFLA 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本届奖项得主为德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彼得拉茨先生(Peter Latz)。随后,Peter Lats先生发表主题演讲,回顾了四十余年职业生涯中的代表作品,包括德国北部公园基地鲁尔区的多个工业遗址公园如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以及本届大会会址都灵市的朵拉公园(Dora Park)等。

    本届IFLA大会主题为“品味风景”(Tasting Landscape),大会协调人Uta Zorzi Mühlmann 先生发表了主题解读演讲“感恩自然”,指出在风景、人类与生物之间应保持动态交换平衡的原则,大会主题旨在理解社会经济转变过程中风景园林行业在改进人居环境方面的机遇,强调风景园林作为创造品质、健康、资源和公众利益的途径;以及风景园林在场地区域再生重构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大会包括四个分论坛:“共享的风景”(Sharing Landscapes)、“联动的风景”(Connected Landscape)、“层化的风景”(Layered Landscape)、“启迪的风景”(Inspiring Landscapes)。

    20日的大会开幕式上,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评委会主席Beverly Sandalack教授公布了今年的学生竞赛获奖名单,数百份作品中仅产生三个获奖作品,分列一、二、三等奖。其中,北京林业大学何伟、谭立、金兰兰、张梦涵、崔佳慧在王向荣教授、林箐教授指导下,其作品“Grace of Flood”荣获二等奖,王茜、张琦雅、严亚瓴、吕林忆、陈晨在刘志成教授,郭巍副教授的指导下,其作品“Back to Lake Poopo”荣获三等奖。一等奖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学生获得。本届大会组织了都灵市历史园林和现代公园技术考察,包括维纳利亚宫的巴洛克古典园林和后工业遗址公园朵拉公园Dora Park,展示了意大利深厚的园林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公园建设成果。本届大会中国学者参与众多,俞孔坚教授主旨报告发言、8个中国项目入选分会场报告、5个入选海报展示,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学术研究正在走向国际。 

    2  会议主旨报告

    在大会主题“品味风景”下,四个分会场进行了多主题、多维度的学术交流活动,分别从生活与农业、生态与环境、历史与文化、社会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风景园林行业在当前变革时代中的作用和可能性。

    共享的风景:强调借助农业建立城市与城郊地区联系,农业具有广泛的多功能潜质,后农业景观形式和项目能够促进建构新的开放空间形式、成为共享的风景。

    联动的风景:强调风景园林的弹性、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围绕基于生态评价的景观规划、基于自然联系的景观设计、基于雨洪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三个角度展开。

    层化的风景:强调重新发现历史文化景观的意义并进行创造性保护。主要包括历史园林、自然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城市更新和绿色设施景观、城市景观等。

    启迪的风景:提倡对风景园林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开放解读,关注世界不同地区具有创新精神的景观实践,着重探讨了景观与人、城市的动态互动关系。景观从业者可以努力再造具有共识性的文化场所,强调文化多样性和艺术探索。

    2.1   共享的风景——Carlo Petrini:美的重要性;Laura Lawson:可持续城市中的营养:都市农业和风景园林师承担的角色

    1Carlo PetriniThe Importance of Beauty

    发言人Carlo Petrini先生是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可持续食物系统(the Slow Food movement)倡导者,他用热情洋溢的演讲表达了他对现代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担忧,指出当前生活方式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远离农耕土地、远离自然、与传统生活方式及文脉相割裂、相异化,呼吁提倡一种尊重地球、尊重人类、尊重他们的爱好、食品及文化多样性的“优质、洁净、公平”的食品生产系统。

    2Sustenance in the Sustainable City: Urban Agriculture and the Role Landscape Architects can Play

    发言人美国新泽西大学教授Laura Lawson女士从实践角度强调都市农业的重要性、阐述哪些设计能支持和维持都市农业,并分析了都市农业的若干类型:家庭花园(Home Garden)、社区或配给花园(Community or Allotment Garden)、机构花园(Institutional Gardens)、创业都市农场(Entrepreneurial Urban Farms、城郊农场和直销市场(Peri-Urban Farms and Direct Marketing)。

    2.2   联动的风景——Saskia Sassen:流动的领域(Nomadic Territories

    发言人Saskia Sassen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从事城市社会学的研究。Sassen教授对城市景观中流动的领域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汇报。她指出我们日常中所认为的废弃地(dead land)从景观角度其实有很重要的意义,景观设计师作为自然的解译者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声音,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对话。Sassen教授指出城市社会中沉默和隐藏(silence and absence)的问题,呼吁将城市中多种族多社会阶级以及被边缘化被排斥的人连接起来,重新建立社会存在感。在景观及自然关系上,所有全球性问题如冰川消融、贫穷等需要各国打破领域限制共同努力改善。

    2.3   层化的风景——Pietro Laureano:解析弹性和成功案例中的历史景观

    Interpreting Historic Landscape for Resilient Projects and success stories

    发言人Pietro Laureano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干旱地区顾问,主要研究水资源管理、伊斯兰文明和濒危生态系统。Pietro Laureano指出:景观是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需要借助景观恢复自然和文化间的联系。关于文化遗产,“遗产”概念应该具有动态、演进、多元文化特点,文化遗产范畴随着时间推进而不断演变,包括历史遗迹、历史名城直至今天的景观。动态景观的持续变化得益于技术和认知,经过时间考验形成的历史景观所反映的传统认知是多功能的、持久的、整合的、融汇的。Pietro Laureano介绍了意大利南部特色洞穴城市Matera的实践案例,通过水土资源、太阳能循环利用,解析文化遗产保护如何突破困境。

    2.4   启迪的风景——Raffaele Millani:漫游景观

    A Daimon Roams the Landscape

    发言人Raffaele Milani是艺术学教授。该报告分析了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自然观对风景园林的理念与形式的影响,风景园林师将人源化(humanization)的自然组织于城市之中,便是自然化。通过心灵沉浸我们可以理解景观是什么,自然风景被我们看作是其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共生。Raffaele Milani从注视、观察和感受、与生活碰撞的各角度阐述了风景对人所产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出风景园林师是界定空间时间的规划者,我们以自身的感官去体验风景的审美价值,风景营造可以激发虚拟景观对现实的表达,风景园林师可以通过风景营造来实现感官与心灵的双重价值。

    3  启示

    通过学术报告、交流学习以及对意大利都灵、佛罗伦萨风景园林和历史古城保护的实地技术考察,本次大会在以下三方面对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3.1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农业景观纳入城乡社会生活与空间格局中

    3.1.1 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自然生态得到良好保护

    与中国过去三十年快速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同,意大利的城乡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从都灵市区,随时可见耸立的阿尔卑斯皑皑雪山;在都灵市所在的皮尔蒙特区(Piemonte  Region),有63个保持完好的自然保护区;都灵市区的波河丘陵公园 (the Collina Po Park)于2016319日被纳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计划(the Riserve di Biosfere List),这是第一个人口高密度城市地区的公园被纳入该计划,也是对都灵市自然环境保护的高度肯定。只有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保持城乡地区可持续发展。

    3.1.2 重视农业及农业景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相互支持作用

    意大利保持着大量农业用地,在集中的城市建设区之外,牧场、果园、农田随处可见,乡村农业与城市生活起到相互支持的作用。如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地区,利用山地丘陵发展各类果园,结合当地的庄园城堡文化,早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乡村旅游典范。

    本次大会主题“品味风景”的由来与意大利注重美食、注重生活品质、重视农业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相关。与本次IFLA大会主题契合,同时还有“大地母亲—国际慢食节”(Terra Madre ,the slow food world festival)活动正在都灵召开,提出在工业化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积极支持小规模、可持续的当地农业模式。

    可以看出,对于农业,意大利人具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尊重态度,并且试图采取积极的方式,将农业生产与景观纳入城乡空间格局之中。我们得知,都灵市自2012年后已经推动市区内25个农场建立从农场到饭桌的高质量食品供应渠道,并制定政策改善乡村地区景观。对此我们可以学习到对于生活与环境应有的态度。

    3.2   保障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促进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都灵是意大利重要的汽车、航空和电子产业工业城市,1990年代以来,随x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变迁,都灵市一直面临着经济转型问题,寻求向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转型,经过若干年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自1999年成功申请2006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地以来,都灵开展了一系列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风景园林绿地作为最基本的城市生态、游憩活动与公共开放空间保障,对于提升社会生活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据都灵市市长Piero Fassino先生介绍,通过城市改造和园林建设,都灵市的人均公园绿地已经到达24平方米,绿地总面积21500公顷,约占都市范围的16.5%,在意大利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都灵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在以下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

    3.2.1 工业废弃地改建为公园绿地,带动地区更新

    都灵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充分利用波河及支流沿岸、山地丘陵,同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新增若干城市公园。其中,由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Peter Latz先生设计的朵拉公园Dora Park最为著名。朵拉公园是1998年启动的朵拉河滨河地区大型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公园面积43公顷,由河两岸多块分散用地组成,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遗产景观,塑造了积极活跃的运动、游憩多功能空间,链接了周边社区、商业与办公用地,成功带动了整体地区发展转型。


    利用工业废弃地建设朵拉公园

    3.2.2 滨河绿化采用自然河岸,满足活动需求

    都灵市位于波河河谷平原地区,波河及其支流朵拉河穿越市区,除部分城市中心河段由于防洪需要建设固化驳岸外,多数河段采用自然河岸,保持了优良的自然水岸生态。滨水沿岸保持了宽阔的绿带和健身活动空间,自行车路贯穿于滨河绿带中。同时滨河绿带仅采用简洁自然的树丛草地绿化形式,并未过多设计。

    3.2.3 城市林荫路绿荫如盖,彰显城市宜居品质

    与巴黎等传统欧洲城市类似,都灵市区主要交通干道采用林荫路绿化方式,道路两侧种植着欧洲七叶树、椴树、法国梧桐等行道树,行道树生长良好、保护得当,经年累月已经绿荫如盖,形成宏伟大气的道路景观,与两侧多层楼为主的城市街区相得益彰,彰显了城市宜居品质。

    另外,都灵市在城市中心区和山地观景点结合古迹建设休憩公园与广场,历史氛围浓郁,如市中心的王宫花园、山地丘陵上的苏佩加大教堂(Basilica di Superga)等;同时也非常注重居民住宅楼及家庭的庭院绿化,往往利用紫荆、紫藤等各类花灌木形成繁花似锦的效果。

    3.3    激活历史古城,利用文化艺术节庆发展旅游服务

    对于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意大利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次代表团考察的都灵、佛罗伦萨可见一斑。对于古城保护,不仅体现在物质空间和名胜古迹的保护,更注重利用古城文化促进现代城市生活的繁荣。

    3.3.1 保护古城空间格局与整体风貌完整性

    都灵曾经作为萨沃伊王朝的首都,是意大利1861年统一后的首个国都。与罗马、佛罗伦萨相比,都灵古城仅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但其古城空间格局完整,保存着大量巴洛克风格及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拥有众多各类著名博物馆如埃及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等;以“都灵裹尸布”著名的都灵大教堂;以萨沃伊王宫为主的系列宫殿于1997年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个历史文化丰富、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特色古城。

    都灵古城保护注重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完整性、街巷组合、由王宫等重要建筑构成的城市轴线关系,还特别注重对城市整体建设风貌的控制。整个城市以4-6层的多层楼为主、坡顶红瓦,组成围合的小型院落与街区,与林荫大道、拱廊步行街及广场一起,组成尺度宜人的完美风貌。

    3.3.2 充分利用连续的步行拱廊、街道与广场开放空间

    都灵拥有大面积的步行街区,并以其总长达18公里、其中12公里连续的步行商业拱廊而闻名,拱廊串联多个大小广场,形成连续完整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构成城市客厅和起居室。餐馆、商店、咖啡等各类商业店面充分利用拱廊及广场,城市生活、各类休闲活动、旅游服务等依托开放空间展开。

    为了加强古城的道路交通保障,都灵和佛罗伦萨都结合广场、地下商业设施,建设集中式的综合地下停车场,满足汽车、自行车停车需求,作为古城保护利用的基础设施保障。

    3.3.3 开展多样化的文化艺术活动,激活古城发展

    为了激活历史古城,依托自身丰富的古迹、宫殿、教堂、商业与步行街区、公园,都灵开展了多样化的文化、艺术、商业活动,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并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各类艺术展览、宗教活动、音乐、电影、文学、体育赛事等贯穿了全年四季,正在举办的活动包括爵士音乐节、电影节、各类歌剧演出,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各国游客和文化艺术人士。

    4  建议与思考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自然保护与环境挑战、城乡关系与社会生活变迁、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延续、经济转型发展等全方位问题,只不过由于发展阶段与人口规模不同,问题的主次与程度存在差异。在复杂的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中,风景园林行业能够有哪些作为?如何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国际风景园林界共同思考的问题。本届世界风景园林师大会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读。

    对于中国来说,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后期的转型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取得了经济高速发展和财富积累,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精神和信仰的缺失、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匮乏殆尽。当前我国城市工作要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需要解决严峻的自然生态与环境问题、绿地建设规模与服务功能问题、城乡生态空间格局问题、地域文化保护与乡村建设问题等。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应该迎接挑战,多方探索,完成时代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对我国当前的风景园林工作提出以下重点任务建议:

    1)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全面实施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整合“山、水、林、田、湖”,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资源,保证人民福祉;在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弘扬山水文化,再造秀美山川。

    2)传承历史文化,创新技术和管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激活中华文化遗产中的合理内核。上至保护历史文化,下到留住村情乡愁,突出地域文化,提高风景园林艺术特色,用风景园林的理念和文化,引领城乡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地方特色的,才是中国的;只有中国特色的,才是世界的。

    3)统筹发展城乡发展,带动人口占我国近一半的乡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积极投入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绿色生态网络,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和乡村不再是两种身份的象征,而是不同居住形态的选择。

    4)宜居宜业,构建人居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针对 “大城市病”环境问题、城市灾害与安全问题,从绿色基础设施角度综合确定风景园林行应采取的措施,加强雨洪管理、降低城市热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和质量,提高城市宜居品质。

53IFLA大会开幕式会场


本次代表成员在第53IFLA大会开幕式会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