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附属绿化> 园林百科

次生湿地景观_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日期:2016-05-25  来源:《园林》  作者:倪守增

 

    湿地是地球大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人类迈入工业社会,开始大规模人工化扩张,而湿地面积在减少,许多类型的湿地在消失。

    湿地的功能  与耕地相同,湿地同样具有物质生产功能,而且这生长着众多水生、湿生植物群落和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

    湿地能调节大气环境,湿地内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收有害气体、粉尘,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湿地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被称为天然的过滤器。由于湿地有层厚厚的草甸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还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因此,湿地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是一个动植物宝库。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对于鸟类而言,湿地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湿地具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由于人类的影响,许多湿地被人工化。因此,我们需要保护、改善这些被破坏的湿地,使其重新发挥湿地的功能。杭州的西溪湿地就是本着这一原则被开发的次生湿地。

    西溪风景区是典型的次生湿地,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风景区内有108个景点。自唐代以来,西溪就以赏梅、竹、芦、花而闻名。在被开发之前,它的主要功能是农业特征。

    人为干预  作为次生湿地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减少人为干预,恢复湿地的自然形状。其中重点是:  路一慎用硬化地面,最好是不用。理由:硬化地面阻止流水下渗;分隔空间,不利于生物活动。适宜方式:架空,尽量采用原生材料如:木材。控制路面的使用面积,能不用则不用。

    驳岸——不采用垂直砌石驳岸,应以缓坡自然驳岸为主。理由:驳岸是水与陆地的过渡地带,是两栖类动物重要的生存区域,垂直硬化驳岸的修建使得这一区域消失,不再承载生物资源,同时它也将陆地与水面分隔开来。适宜方式‘在靠近水面的地方采用架空前伸驳岸,尽量减少人的影响范围。对岸边需较牢固的区域采用堆石方式缓冲,石头不应浇筑,尽量采用自然散置。

    建筑——宜采用杆栏结构建筑,其优点:①适应湿地环境,湿地气候带有明显的水湿特征,且生物多样复杂,杆栏结构可回避它们带来的危害;②杆栏结构抬高了建筑高度,开阔了人们视野,可及时发现火灾等隐患,具观测和防灾的双重功效,③使湿地生物交流畅通,由于不直接接触地面,也就没有分隔作用,雨水、动植物可在其下自由通融。另外,建筑材料应尽量采用原生材料(如:木材),可在保持景观协调的同时,防止生态污染。同时,建筑的体量与面积必须严格控制。

    植物——湿地内大部分植物应自然分布,而部分区域如:路边、水面需较多的人为干预。原因在于:如无人为控制一些入侵性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会无休止扩张,覆盖水面导致水体营养过剩、景现通透感不强,同时也影响其它生物生存。另外,从视觉角度讲,统协调的植物配置是湿地中亮丽的景色,尤其在路边、水旁的小品建筑,要符合人类的美学需求。

    水体——是湿地的主体,没有水也就谈不上湿地。对于水体而言,保持其连续性是保证其活力的关键,也是使湿地充满生机的关键。

    服务设施——烧烤点:应设在远离湿地中心区的边缘区域,可防止这活动对最优景观区域的不利影响。烧烤点周围地面可采用沙石铺垫,既可防火,义可使雨水与动物通过。

    次生湿地的商业化  次生湿地足受人类影响较多的湿地系统,与人类的关系较为密切,也必然受到现代商业社会的影响。这就需要测算它的投入与产出,大体可分为三种状态。

    原生状态:当地经济落后,无力搞大型建设,对生物构成威胁不人。人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相处。非洲及亚马逊河流域的许多部落地区属于此类。

    对抗状态:人们具有一定的发展工业的能力,但没有能力顾及环境保护,湿地或者成为排污场、或者成为人类扩张过程中的消失点。中国东北的许多沼泽地区就属此类。

    保护状态:人类不仅具有发展工业的能力,而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政府有能力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湿地保护。美国的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当属此类。

    在这三者之间也有过渡状态,在对抗状态与保护状态之间,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政府无力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实施。这就需要湿地有一定的产出来自我维持,这种产出既是物质上的也是商业上的。商业上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湿地开发成旅游资源,通过旅游收人来维持湿地的存在与保护。这也是次生湿地存在与发展的最好途径。

    次生湿地的恢复性开发  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例子。它被从自然界中开垦出来用作农业生产,造就了今天两溪的发生环境,但由于湿地的自然属性较强,保留了大量的自然特征。之所以称之为恢复性开发,是因为人们需要有一个水草丰美,乌语花香的自然湿地环境。因此,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①植被的恢复:由于曾作农田,植被相对单一。在初期开发中引种了大量乡土植物,而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如水花生),以免造成隐患。植物种植需作长久打算,避免急功近利。

    ②动物资源的蓄积:想吸引更多动物在湿地安家,要针对性地种植植物(提供鸟食)及畅通水域(有利于鱼类繁衍)。鸟类是湿地的亮点,要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也要划定区域避免人类干扰,尤其在它们的繁衍期。

    ③水资源的涵养:丰沛的水资源是湿地存在的本源。对于季节降水不均及天灾(干旱),应未雨绸缪。首先要保持湿地自然性状,严禁硬化工程。其次是形成能蓄积水资源的乔灌木群落。

    ④评估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评估湿地环境的最大人流承载量,要有应急机制。还要评估人们的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如:吃喝,丢弃废物等,并加以严格控制;特殊活动如:烧烤,野餐,派对等,应设在远离中心区的边缘地带。兼有生产功能的次生湿地如:采摘果实,钓鱼、挖笋等应适量,以防过度索取。

    ⑤关于湿地的文化遗产:笔者认为,湿地是一种自然遗产,过分强调文化意识显然有悖主旨,且文化往往需要建筑等设施体现,这也不利于湿地自然性状的恢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