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文刊登于《中国园林》2021-01期
P16-21
本文引用格式:刘晖.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J].中国园林,2021,37(1):16-21.
摘要: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
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学;知行传统;山水名胜;风景营建;园林
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是以今天学科的视野认识和梳理中国古代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和知识体系。“知”与“行”,属于中国哲学中古老的认识论范畴,是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表述。先哲认为“道之徳之行”之谓善,“道之徳”是“知”
的终极追求,只有“知”和“行”统一,才能至“善”。纵观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历史发展,认识思想与营造实践密切联系,彼此互动,具有“知行一体”的显著特征。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思想与实践起源和发展于农耕文明时期,呈现出先民生活生产的营建活动与中华大地独特自然环境之间互为化育的融通和谐联系,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从早期生存需求下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工程营建观念和技术,逐步发展到以风景营造和造园艺术来再现自然山水文化的思想营建体系,古代人工工程表现出的生存智慧、人生情趣、审美观念和空间意识等中国风景园林的传统内涵,一脉相承,延绵几千年,至今不衰。
1、“知”:风景园林思想知识体系
中国历史上各类风景园林营建活动,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其内涵丰富而复杂,其基本的思想脉络包含3个方面:一是古人对自然环境利用需求的辨识认知而形成的“山水形胜”观念,这是中国风景园林的基本思想;二是中国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人文关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中国哲学观,即以人与社会关系为中心的中华民族入世品格;三是以“人与天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营建活动的实践观。
2、“行”:风景园林实践活动的类型、特征与价值
中国风景园林实践活动是基于风景园林思想体系下的依托自然、再造自然的空间构成艺术,它涵盖了两大体系:“风景”和“园林”。关于“园林”实践活动的概念范畴,成果丰富,界定清晰。有关“风景”的思想和营建,不仅存在于山水名胜,也蕴含于古代各种人工工程所体现的空间艺术观念和营建手法之中。
山水名胜是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中“风景”所指的主要内涵,受到“山水形胜”思想、道家隐逸思想、山水诗画的影响,促发社会普及性的游赏、营建活动,成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名胜、胜迹。
园林代表了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空间艺术形式,空间布局和要素的构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糅合诗画和精神志趣,是中国风景园林思想在空间营建艺术上的经典表现。
中国古代大型公共工程,如城邑、乡村、水利、交通、军事工程、军事工程、圣林、陵寝、墓园等,都充分体现了风景园林思想,也表现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风景营建手法。数千年城邑营建中的风景价值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城邑与山水格局关系“远-外-内”3个空间层次;乡村田园比起城邑营建更依附于自然,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生态、生产、生活关系之间的冲突平衡和完善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古代中国大型工程的规划建设过程往往基于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景营建传统,诸如古代运河、农业灌溉工程、道路和桥梁及军事工程;中国古代陵墓建设主要表现为风水相地选址、陵山关系和林陵墓园的等级含义,圣人之圣林、帝王诸侯之陵寝墓园的营建,都代表了中国特有的地景文化思想。
3、“知行一体”的循环关系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思想与实践代表着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文化的整体内涵,也是中华文化“知行一体”关系的代表。从“知”到“行”再到“知”,是一个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知行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客观实体对象,就是华夏大地上各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不论是园林营造,还是古人各类土地利用营建活动,普遍带有风景意识和觉悟,蕴含着这种知行一体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不断更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持续不断、历久弥新(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