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园林》> 编辑出版

李雄:公园城市建设——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机遇【美好生活与公园城市网上学术论坛演讲视频回顾】

日期:2020-04-29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园林》  作者:




视频回顾地址:https://v.qq.com/x/page/d0958nepm0c.html?pcsharecode=r35TZPTf&sf=uri




演讲题目

公园城市建设——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内容概要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强调“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建设公园城市成为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首先,基于国土空间的视角,从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等城市绿化建设的核心指标,分析研判我国城市绿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从城市化率、GDP水平、人口密度三个核心因素解析与城市绿化建设水平的关联性,勾勒出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其次,系统阐述了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公园城市四种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类型的演变历程,重点分析了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这三种主要城市绿色发展类型的规模、潜力与特点。通过具体分析江西省国家园林城市和江苏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状况,阐述出在我国推进公园城市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体现在:公——“公共空间,全民共享”;园——“园林载体,多元共生”;城——“城乡并举,协调发展”;市——“市业联动,绿色引擎”多个维度。公园城市的核心思想是由过去“在城市里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里建城市”,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建设内涵的深化和拓展,是对我国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更高建设目标。

    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促使了城市公园的产生,城市公园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载体。19世纪以来,国外在城市美化运动影响下,开启了城市公园系统规划建设实践,形成了城市环境改造背景下的公园系统规划、战后城市复兴背景下的公园系统规划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指引下的公园系统规划这三个典型阶段。目前,国内出现的“新城、公园+”和“老城+公园”建设模式、各类公园标准化建设模式等问题都需要重新反思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

    公园城市的空间层次:公园城市空间规划应从三个层次体现,即市域与生态区域、城市开发边界及城市建成区。结合石家庄公园城市概念规划和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进一步强调了空间层次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园城市的生态体系:公园城市的建设应突破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关注于绿地单一因子的局限,应在市域或区域生态系统尺度下,满足景观、生态、人居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山水林田湖草居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规划控制。以北京怀柔科学城科学田园景观规划设计、成都市东进区森林系统规划为例,阐述公园城市的生态体系如何在实践中全面有效体现。

    公园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公园城市建设应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多维度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分析、模拟预测理想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全面评估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针对城市绿色空间的景观绩效评价。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公园城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是我们新一代风景园林人不懈努力的追求。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