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园林> 世界园林

对自然美的膜拜_日本古典名园赏析_一_桂离宫

日期:2016-06-06  来源:《园林》  作者:刘庭风


    日本古典园林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万园林中亦仅次于中国园林,位居第二。日本园林发源于中国,飞鸟时代(公元593-710)和奈良时代(公元711-794),曾派遣晴使和遣唐使进入中国学习造园,在日本以泉源为基地,创立池泉园,即中国的山水国。在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大加模仿中国唐朝的山水园,由唐风园林发展为寝殿造园林。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随着佛教的传人,掀起了佛教园林的创作,创立了有唐风山水园风格的净土式园林。在日本南北朝时期(公元1333-1392),开始了枯山水的实践。室町时代(公元1393-1573),创立了茶庭。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把池泉园、枯山水、茶庭融于一园之中,形成综合性园林。这种风格,直延续至今天的日本公园。日本国定的古名国有143处,这里介绍的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些。

    柱离富位于京都市右京区桂清水町桂川岸边,全园面积58210平方米,为茶庭与池泉园的结合,是三大皇家园林的首席,也是日本古典园林的第一名园。

    桂离宫是智仁亲王和智忠亲王父子创立的。智仁亲王是正亲町天皇的孙子,诚仁天皇的皇六子,后阳成天皇的皇弟,同时被大将军丰臣秀吉收为养子,被封为八条宫。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23岁追随细川幽斋学习,精通绘画、音乐、花道、茶道、造园。他的长子智忠亲王,与父亲一样,也是个文人.也喜欢造园。所以说,桂离宫可说是日本文人园的代表之作。智仁亲王从1620年开始建造桂离宫,1625年建成。事隔20年,智忠亲王于1645年重修增筑,于1649年完工,当今之局是智忠亲王完善后的景观。关于造园家,有人说是江户时代最著名的造园家小堀远州的手笔。但是,据考证其实是小堀远州的弟弟小堀正春的作品,故有小堀远州的风格。从造园风格上看,桂离宫是多种风桔的综合体,既是池泉园,又是书院造庭园,也是池泉园、茶庭和文人园。

    说它是池泉园、是因为它以泉源为中心,构筑水池,池中布置五个岛屿,岛屿z间用桥相连。这五个岛屿和水池即是日本国土的象征。岛上堆土山,山上建亭子,有些中国山水园的影子。中心小岛上立石灯笼,小石板拱桥相缀,沿水岸边用鹅卵石铺成洲浜,这一景称为天桥立。智仁亲王的夫人来自宫津藩京极高知,天桥立是当地海边的著名风景,故桂离宫的天桥互是对日本名胜的仿写。

    桂离宫是书院造庭园,即以大书院为主体建筑,书院分为古书院、新书院、新御殿。这里是亲王居住和读书的地方,内有乐器房、剑房、书房画室等,相当于中国皇家园林的主殿和书房。与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区相似,桂离官建筑体量大、面积大,但平面富于变化,进退有致,成雁行式市局,是日本书院建筑的代表。

    说它是文人园,因为所有的园林小品建筑都有出处,与中国文化或诗句有关。取名桂离宫即与汉文化有关,中国汉代有桂官,把嫦娥所居称为桂殿或月殿,当然,离宫显出退隐之意。造国时总体布局的依据就是白居易的《池上篇及序》。园林堂、笑意轩、月波楼、赏花亭都来自中国诗文,如月波楼引自白居易的“月点波心一颗珠”。松琴亭二字是后阳成天皇所题,建筑背山面水,后植松树,轻风吹过,松涛阵阵,宛如琴瑟和鸣。松琴亭和月波楼的两座建筑的窗子,可收取几面的景观,与中国古园的框景如出一辙,只不过视点更低。

    如果说与宗教有关的,那就是卍宇亭和园林堂。建于土山顶的卍字亭平面成卍字,四柱四坡顶,草顶松柱,有佛家朴素之象。而园林堂则显得庄重,正前以土桥为前景,建筑屋顶全用瓦顶,梁架十分规矩,用以祭祀先师细川幽斋和供奉祖先牌位。

    说它是茶庭,因为大部分建筑是荼室建筑,书院建筑中有茶室小品建筑也有茶室,如松琴亭,月波楼、赏花亭、笑意轩等。虽说都是荼室,平面形式和互面形态却部不相同,有的有火炉,有的没有。大部分为草庵风式,柱子是弯曲的,还带树皮。屋顶是草顶,有些连脊和宝顶也没有。

    桂离宫是舟游与回游相结合的园林,既可依园路步行,徜徉穿梭于山水之间,又可坐船穿梭于洲岛之间。所有建筑的正立面部面向水池,通船的水路上架起高大的土桥,水湾处架设石粱。平面布局不是轴线式,而是中心式,所有景点都环水而建。从建筑形式上看,有书院的大式建筑:也有茶室的草庵风建筑,有盖瓦的,有盖草的。从取名上也可以看出,有书院、亭子、轩,堂、楼。不过,月波楼虽称为楼,其实不过是一单层建筑,只是建筑一边临水,石砌护坡较高,从对面的松琴亭看过去,倒是有点像城楼的感觉。为了看到白居易的“月点波心一颗珠”,临水伸出一个观月的木平台,称为见月台,这一做法在日本后续的许多园林建筑中部可以见到,成为日本园林的典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