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附属绿化> 园林百科

体现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观紧扣时代脉_省略_市名片_山东利津人民广场规划设计

日期:2016-04-22  来源:《园林》  作者:黄应霖

    山东利津县城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以沙质土为主,盐化现象严重,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受土壤条件限制和气候影响,除耐碱性、耐寒植物外,其它植物栽种养护难,如何有效地进行大面积的绿化是广场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

    规划理念和建设目标

    广场空间是城市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开放空间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万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不同的广场规划理念应运而生。根据总规要求和实际情况,广场规划建设的规划理念和建设目标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1)城市的形象窗口。

    一个好的广场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外来者在此能够了解这个城市,喜欢这个城市。在利津广场规划中设置浮雕墙、小品等以陈述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利用内湖、湿地园、毛石阵等展示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观:而具有强烈现代感的整体构图、简洁的细部设计则表达了紧扣时代脉搏的愿望。广场上的主题雕塑成为城市的象征。

    (2)市民的生活花园。

    广场是民众日常活动休闲的场所,不仅仅是供外来者参观,更是市民的起居室,生活的后花园。厂场规划设计理念应满足日常休闲活动对空间的要求。首先,城市广场是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空间应当是流通的,共有共享的,在此人们可以进行充分而自在的交流。其次,城市中的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单一、未经细分的大空间很难提供良好的个体交流条件。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组织的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按照不同规模的人群组织的可供大规模集会的中央广场区、周边5 -10A活动区、道路边12人的休息区、按照不同的自然风貌特征营造的山丘密林、滨水疏林草坪、湿地园、疏林硬地等空间更为贴切地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3)城市的生态节点。

    建成的广场将以自然景观为主要特征,成为镶嵌在城市生态走廊上的一个主要节点。保护和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体现当地自然景观特色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充分利用河沟及鱼塘,恢复并改善现状水边的湿地生态环境,在水边、广场及周边的绿地上塑造自然起伏的地形、开阖有序的水体;培育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样化植物群落。

    (4)民众的精神家园。

    众多的个体交流组成了城市丰富生活的精彩画卷。在交流中,人们彼此了解,互相学习提高,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美丽的属于民众的广场使人们引以为豪......此时的广场就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概念,而被赋予了社会文化上的意义,上升为民众心目中的“家园”。在这里,人们获得归属感,自豪感。

    广场空间特征

    利津人民广场结合城市生态走廊,是集行政、休闲为一体的综台性公共空间,其空间景观结构的核心为广场中心区和滨水景现区。

    (1)整齐有序的中心广场区。

    广场中心区的景观设计以南北主轴线和东西次轴线来组织。由利一路北侧入口小广场,至中央广场,经一片草坪到北部综合办公大楼,形成有序的南北主轴;由西侧商业区至中央广场,到河中小岛形成东西次轴。轴向空间主要由乔木围台,并以主景雕塑加以视线引导,两轴交汇处是中央广场——凤凰台,上置以凤乌高飞为主题的青铜雕塑。

    南北向主轴线最南端是入口小广场,它具有对外展示广场形象和吸引人流的作用。入口小广场的沿街处布置了曲线型喷泉。其两侧的景观花坛之外是刻有当地历史和传说的石墙。入口小广场的中部是个标志性雕塑。雕塑往北是入口小广场和广场中心的交接部分,两倒是叠落式景观花坛,通往广场中心的大台阶中央是一个黑色大理石贴面的水池,平静的水体沿池壁四周静静溢出。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入口小广场的空间序列,中轴线两倒是呈放射形安放的灯柱。

    主轴线当中是中心广场,中心广场东西两侧有8个高台上的凤凰雕塑,它们都朝向中心——象征黄河的旱喷泉,旱喷泉四周是四个青铜凤鸟。广场景观职意于“百鸟朝凤”,它的寓意不仅通过雕塑群来表达,还体现于广场四周树林里的乌鸣、清晨或傍晚轻轻呜奏的“百乌朝凤”古曲。紧邻中心广场北侧,是一个主席台,用以满足中心广场集会的需要,还可用于播放露天电影。主轴线至政府大楼止。

    东西向发轴线最西端是一组镶嵌在毛石挡土墙上的橙色门状雕塑,中央部分是中心广场——凤凰台,其东是一个圆形广场上的巨石诵泉,以滨河景现带小岛上宛如白云的张拉膜为背景。广场西部的草坪形成了对外的观赏空间,一方面,它在中心广场和道路间形成了屏障,保证了中心广场空间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它又为厂场西侧城市道路上过往的人群提供了良好的观赏面,展示广场的形象。

    此外,在广场的东南角与滨水景观带结合之处,设置有两个功能较为独立的小区域,分别满足了老人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群体的需要。入口广场东边是一片硬地,上有疏林,以落叶树种为主,冬日叶落,可以晒太阳,夏天叶茂,可以遮阳,这一空间适合老人小规模的聚会、聊天、打太极拳等。其东侧是一个供当地老人唱京戏或可满足其他年龄人群登台表演、小型聚会需要的小戏台,四周环绕供观赏的以木板铺设的阶梯。老人活动区往北,是一块儿童活动区域,这里结合浅水区、沙地,草地布置儿童活动器械,满足儿童乐水好沙的天性。

    (2)曲折有致的滨水景观区。

    如果说中心广场区是一个更多考虑了满足不同人群活动需要的功能性区域,滨水区则是展示一个空间艺术的区域。规划设计中力求充分利用原有自然环境,塑造曲折有致的滨水风光带,多层次展现水的魅力,展现当地自然景观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中注重生态、情趣等主题,以较为自然的空间组织手法串接水网区、内湖区、湿地园,生态小岛等,邻水设置的一组现代式门状钢制构架表达了“铁门锁浪”的主题。

    滨水区分为三个区间,由北到南依次是:水网植物园、静湖园、湿地园。它们都根据原有地形,以不同方式利用了水这一空间构成要素。

    由北向南,首先经过的是水网植物园。由于土质为碱性,所以很多在中性或弱酸性土壤中才能生存的植物在当地是很少见的。水网植物园中通过密布水网等方式改良土壤,营造局部的小自然环境来种植一些当地不常见的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植物观赏区。同时,水网本身也是一种独具风格的造景元素。

    中部的静湖园,通过隐蔽于水下的堤坝达到人工湖与自然河流在视觉上的延续,而平静的湖水和流动河水之间的面和线的对比,又形成了视觉上的变化。湖边背山面外的南向大草坪,与湖面相得益彰,共同营造温馨引人的休憩空间。

    继续往南为湿地园,湿地固基地原为鱼塘,改造后种植了菖蒲、芦苇、莲花等水生植物,边界以几何规整的木桂道围台,使芦苇等水生植物野而不乱。水园深处,在清晨的重重水雾或夕阳之迷离暮霭之中,人们可立可坐,体验蛙虫共鸣,聆听小鸟嘤呤。

    温地园东侧河中堆砌了三处生态小岛,与水网植物园一样,也通过营造局部的小自然环境来营建一些当地稀有的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吸引昆虫、鸟类等生物,构筑和谐的小生态环境。

    滨水区的格调还来自于三个独特的空间造景要素:三座以钢、木为材料的平、拱桥,以轻盈的形象重现古老记忆,结合城市传说设置的“铁门锁浪”雕塑;水上生白云,白色张拉膜篷架既是一种云的隐喻,又是次轴线的对景和一个富有震撼力的结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