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园林> 世界园林

世界著名植物园之旅波茨坦大学植物园

日期:2016-03-30  来源:《园林》  作者:朱红



    波茨坦大学植物园创建于1950年,总面积5公顷,由展览温室和绿地构成,收集保存植物物种9000种。

    国内绿地是依生态、分类、形态观赏与植物地理分布而设置布局的,搜集有3800种不同的植物,仅在植物生长期开放。贯通植物园的林荫大道将绿地分为两大块:路南是生物学形态观赏区、经济作物、保健香料作物、濒危保护植物、报春花属与蕨类植物、树木园和中欧照叶林等专类园;路北为分类园、高山植物园、杜鹃花属植物园、欧石南植物园、沼泽和水生植物固以及缀花草地。

    生物学形态观赏区  展示了植物丰富多彩的形态多样性,50个花坛各具特色,以植物的根、芽、叶、花、果、种子等形态特征为不同的主题来布局,使参观者在观赏中获得最基本的植物学知识。

    分类园  包括双子叶植物区与单子叶植物区。120个花坛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几大类群,包括木兰科、蔷薇科、石竹科、金缕梅科、罂粟科、毛茛科、虎耳草科等;单子叶植物区包括百合科、石蒜科、鸢尾科、灯心草科、禾本科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在此共绘植物分类的系统图谱。中国的箭竹,地中海的芦竹,阿根廷的蒲苇等特色植物比比皆是,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一个广博的植物王国。

    经济作物园和保健香料作物园毗邻于形态观赏园区.这里有人们熟悉的向日葵和各种蔬菜如芜菁、洋蓟、番茄、马铃薯,还有荞麦、灯笼果等不常见的作物,百里香属的一些品种作为传统的香料植物,和牛至、拟缺刻乌头、兴安藜芦等药用植物的展出都在告诉人们,生人类生活中,植物给予我们的东西数不胜数,珍爱植物就是珍爱人类自身。

    濒危植物园  收集和保护有德国许多濒危植物如春金盏花、雪片莲、大花毛地黄、山生阿尼菊……。由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它们在其原生境已岌岌可危,植物园为它们的继续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植物园这个“诺亚方舟”上,它们得以繁衍生息,世代相承。

    高山植物园  来自中欧,亚洲、北美洲等高山地区的植物让这个园区成为植物园中最美的部分:春天,石竹属、瑞香属、龙胆属、杜鹃花属、火绒草属、桔梗属、廷龄草属、钟铃花属、荷包牡丹属的植物次第开放,将高山花卉独特的美丽和芬芳奉献给人们。

    欧石南园  春、秋和冬,各种欧石南以其色彩繁多的叶和花构画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斑斓色块,使身临其境的游人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精心设置的调色板中。

    植物园的大片草地上,虞美人等草花红色、紫色的花朵从茵茵如绒的草中挺出,夹着各种叫不上名来的野花,清丽可人,野趣盎然。

    占地3 800平方米的展览温室包容了来自世界各洲的4 300余种不同的热带与亚热带植物,全年可供参观。棕榈展览室,位于温室入口处,这里有植物园最大的棕榈树,树高直抵温室顶部。直径达1米的蒲葵与生活在潮湿的澳大利亚东南部热带雨林的澳洲蒲葵外形十分相似,槟榔竹、枣椰子,白摩尔荷威棕和叶似鱼鳍、长达3米的短穗鱼尾葵,纷纷以其奇特的形态显示出植物界的多姿多彩,使人大饱眼福。

    低矮的棕榈树如产自欧洲大陆的欧洲矮棕和产自日本的棕榈尽管已100余岁,仍然浓碧掩映,英姿飒爽。还有那速生的印度榕,果中充满种子的大蕉,更有趣的是产自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龙竹,它是幼枝生长最快的植物,在其热带家乡可日长50厘米,两个月内茎可达30米。

    蕨类室  是热带和亚热带蕨类植物的天地,松叶蕨、鹿角蕨属,肾蕨属、铁角蕨属、水龙骨科、槐叶苹属、卷柏属的成员济济一堂,滴绿吐翠。它们原始而奇特的繁衍方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趣味。

    凤梨科植物室  凤梨科植物不在地表生根,而是附生在另外的植物枝干上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而生存。分布在北美南部和智利的铁兰属、光萼荷属,水塔花属、彩叶凤梨属、果子蔓属、丽穗凤梨属的植物斗姿竞秀、各领风骚,开花时节,叶色花色缤纷斑斓,绚丽夺目。

    兰花室  在玻璃器皿中展览着来自热带与亚热带的各种兰花,包括兜兰、蝴蝶兰、卡特兰、石斛兰、石豆兰属等12个种类的植物。

    经济作物室  搜集着与人类生活和又明最密切相关的各种经济作物,有很早就在东南亚栽培的短穗鱼尾葵和甘蔗,来自非洲中部的纸莎草是埃及人早在5000年前就用来造纸的原料,荚果长达15厘米的扁叶香果兰、可从种子中提取红黄色素的红木,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番石榴、椰子、甜橙,饮料植物小果咖啡和可可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植物与人类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

    多浆植物室  叶厚多浆的仙人掌形态各异,生命力强悍,大多生活在热带北部、中部、南部与亚热带地区。这里收集着许多特别的多浆植物,如大叶仙人掌叶大形如小灌木丛,大花蛇鞭柱在5月或6月晚上开出30厘米长的花朵,星球、大戟阁、冲天阁不仅形态别具一格,而且名字也不同凡响,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FLA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园林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1